新闻中心
News
川交公司组织管理人员北上冬奥配套项目“京张高铁八达岭隧道群”“延崇高速双螺旋大跨径隧道”学习
发布日期:2018-10-20 17:20:42 分类:一线报道 点击数:2292

   为了不断增强公司隧道施工功力,了解隧道前沿施工质量安全技术,川交公司组织本部、分公司、项目工程技术、安全环保部门和设备租赁站共38名管理人员,到中铁五局承建的京张高铁八达岭隧道群、地下高铁站及公司承建的延崇高速公路ZT10螺旋隧道交流学习。

    10月20日早上8点,一行人在公司总工程师汪碧云、安全总监唐仕政带领下,来到了穿越万里长城的八达岭隧道群施工现场。中铁项目部领导通过沙盘介绍了整个京张高铁概况,详细讲解了控制性工程、重难点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,并通过动漫演示项目基本情况。

    该项目整个车站的建筑面积为3.6万平方米,相当于7个足球场大小,车站最大跨度达32.7米,横断面积近500平方米,最大埋深102米,是目前全世界埋深最大的高铁地下车站。由于整个隧道断面大,施工组织难度大,如果用传统的“挪威法”施工,步骤比较多,施工时间也较长,因而他们采用了“品字形”施工工法。在初支作业方面,与一般的隧道内采用的钢拱支撑体系不同,该隧道初支采用了“首次预应力锚杆技术”,该技术主要是在车站两端大跨段隧道设置了15米至25米不等的预应力锚索和5米至11米不等的预应力锚杆,将初期支护与岩体有效结合为整体,大大提高了支护强度,改变了我们以往固有的支护体系思维概念。车站地下工程洞室密集,又分三层洞室,同时施工的开挖工作面多达8个,为了保障安全,最大限度地减少爆破作业对长城的扰动,项目采用电子雷管对爆破作业进行精准微损伤控制爆破。

    同时,由于项目地处世界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,环保要求相当严格,项目各类临时设施精心设计,融入自然,典雅大方,方便实用。并配备了价值500多万元的环保设备,洞内污水经物理、化学处理后达标排放和循环利用。采用钢制风筒解决了冬季洞口风机到洞门之间风带容易冻坏的问题。为了解决用电负荷过大问题,变压器定制13个档位,确保末端电压能够满足施工需要。

    现场观摩学习结束后,与中铁五局的同志进行了交流座谈,咨询技术与造价、进度、质量、成本、安全与环保等相关问题。通过交流让大家受益匪浅,改变了固有的思维意识,在施工技术创新和安全环保理念上视野更加开阔。

     随后一行人又来到公司承建的延崇高速项目观摩学习,首先观看了项目的视频演示,十项创新课题与专利较为突出,特别是加长型自锁安全带,既方便工人操作,又能自动闭锁保安全,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在螺旋隧道洞口,项目经理罗燕平通过展板把项目的重难点及措施做了交流介绍后,进入到隧道洞内现场观摩,洞口门禁与人员自动识别记忆信息系统,洞内灯光警示照明,轮廓标示醒目,蒸汽养护台车、环形喷雾降尘、湿式喷雾机都在连续工作,明显感觉洞内空气清新,粉尘较少。

   在项目会议室召开了交流座谈会,大家争先发表了观后感言,共同认为在今后管理工作中要学习参观项目的创新意识、执行力以及提炼总结等方面的优点,主要有如下六点体会: 

   一、学习消化科技创新理念,树立超前意识,树立长期学习观点。将实际工程技术与科技创新相结合,改变思维,勇于创新,善于变革,敢于尝试最前沿技术知识,不断增强隧道施工质量安全环保控制能力,进一步打造川交品牌。

    二、思索并借鉴预应力长锚索、预应力长锚杆改良围岩的施工技术,运用于相关难度较大隧道,确保结构安全,加快进度创造效益。

    三、搞好标准化施工,善于运用新设备、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工艺,科学有效而又经济地使用三臂凿岩、拱架台车,湿喷机械手等,与“机械化换人、自动化减人”要求相结合,不断提高施工质量安全技术与环境保护水平。

    四、充分发挥项目领头羊作用,加强团队建设,阳光热情,重在管理,赢在细节,充分发挥管理源头作用。

    五、继续深入学习钻研爆破技术,控制超欠挖,减少砼损耗,降低成本,提高爆破安全系数,促进生产安全。

    六、推广使用武汉测绘学院研制的监控量测自动预警技术,依托高校平台产学研相结合,走机械化、自动化、信息化、精细化的持续稳定绿色安全发展之路。










分享到: